距离上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37年之后,高层在去年12月举行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发展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角度学习和理解“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精神,我觉得中国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关键问题是要从三个方面做到“可持续+”。
一是在城市发展的对象维度做到“可持续+”,强调城市发展的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社会、环境三重底线。
以往的城市化,比较多地强调经济增长和空间扩张,是以物为中心的城市化。当前绝大多数中国城市的土地消耗速率超过了人口进城速率,结果是许多城市成为经济、社会、环境不相协调,宜居性差的城市。今天中国老百姓对经济之外的社会需求、环境需求已经大大提高,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是有根本性意义的供给侧变革。可持续性导向的城市发展,是以人为本位的城市化,是强调城市发展需要考虑人的发展有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基本维度。针对过去土地扩张导向、资源消耗的做法,中国城市“三生协调”的目标,是在资源环境生态有约束的条件下,用生态红线引导城市发展,使得中国城市发展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品质性提升的精彩一跃。
二是在城市发展的主体维度做到“可持续+”,这是要强调城市发展的政府、企业、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合作治理和公众参与。
过去的城市发展缺少利益相关者特别是社会公众的参与,或者过多地强调政府主管部门的意志,或者过多地体现企业营利部门的利益,常常把城市中的社会利益和居民利益撇在一边。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不同利益,因此需要最大程度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种城市主体的作用,在不同利益之间达到某种程度的妥协和平衡,实现公众参与、公众认可的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有关封闭式住区转化为开放式街区的讨论,之所以引起上上下下的热议,说明了新的城市发展需要有更多的社会参与和合作治理。我们的城市从传统的管制模式到未来的治理模式,政府越来越需要掌握和提高在政府、企业、社会之间进行界面管理的能力。
三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维度做到“可持续+”,这是要强调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要前后一致和过程整合,从系统的角度而不是从枝节的角度去解决城市问题和提升城市质量。以往的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各部门各环节相互之间以及内部之间常常缺少统筹和协调。用这种体制安排去解决问题,常常是就事论事治标不治本的末端处理,因此城市问题的原因常常可以追溯到各个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例如,今天中国大大小小城市的交通拥堵,用限制出行来解决问题,其实是一种被动式的运营管理之道。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城市在规划、建设、运用全过程,能否确立紧凑发展的概念,能否确立工作、居住、休闲等功能混合的概念,而从根本上减少城市人出行和交通的需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整合规划、建设、管理,变被动式应对为源头预防全过程管理,从而使城市确实能将生活变得更美好。(作者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教授)
(诸大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