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探讨
创新并不厌旧
发表时间:2013-02-25 阅读次数:2771次

 

 创造贵在创新,但创新并不一定厌旧,排斥旧。这里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前不久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列活动组委会借用民间“24孝”旧形式,发布了新版“24孝”的行动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在全国引发了热议。这叫做“旧瓶装新酒,往往有奇效”。

    为什么新酒要装在“旧瓶”中?因为“旧瓶”家晓户喻,深入人心,有“品牌效应”。可不是吗?旧版《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汇编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此书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孝道的通俗读物,在民间影响很大,时至今日,我们在一些文化遗址、旅游景点中还可找到它的形迹。它有力地说明了尊老敬老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就蕴含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优良传统,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到了晚年,理应得到子女的孝敬和赡养,这不仅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情。父母养育之恩,人子一生一世报答不尽。不能设想一个对父母都不肯奉献爱心的人,在社会上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个连父母都不想赡养的人,在社会上会热心相助他人?因此,孝敬父母是公民的基本的道德修养,是家庭美德的核心,是做人的根本。借用民间“24孝”正是为了彰显这“做人的根本”。

不过,旧瓶装新酒,难免也会有陈规陋习带来负面影响。2002年,我任职的报社,联手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市妇联,将本市几年来各方面评选出来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老人的先进事迹,整理成文,并配以图画,拟以《新‹二十四孝›图说》的书名向社会推出,不想送审时卡了壳,云书名有“封建余毒”,最后改名《当代孝星》才得以面世。

     现在经过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的飞跃,再也听不到“封建余毒”的声音。因为人们明白,这是旧瓶装新酒,贵在推新意。我们细读“24孝”行动标准,深感融入了全新的元素,具有全新的意义。与传统的“24孝”相比,此次出炉的新“24孝”内涵丰富,贴近生活,简洁易懂,朗朗上口。至少有四大特点,一是关心父母的物质生活,如“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等;二是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如“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三是破除传统观念,如“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四是增加时代元素,比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正如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指出的:“新‘24孝 ’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朱亚夫)

Copyright 2012 上海市创造学会   沪ICP备18002265号-1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