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 张幼之(创造学会会员,屠呦呦的表妹)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数百次实验,从《肘后备急 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引入西医炼药技法,用低沸点的乙醚成功制取了青蒿提 取物,最终找到了制取青蒿素之法,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 而受益。
屠呦呦获奖后发表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是 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屠呦 呦同时也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 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
屠呦呦人物评价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 让•安德森)
屠呦呦不论是从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作为获奖人,她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 沃尔本·林达勒评价)
屠呦呦老师多年艰苦奋斗、执著地进行科学研究,围绕国家需求,克服困难、一丝不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张伯礼)
“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长 白春礼)
“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研究员这种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
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医药卫生界的骄傲。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信中)
欣闻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更是全体中国女性的骄傲,全国妇联代表全国亿万妇女,向她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全国妇联)
屠呦呦(Tu Youyou)星
2015年12月25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发布的第97568号公报称,第31230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屠呦呦(Tu Youyou)星”。从此,在宇宙苍穹间有了一颗遨游的小行星,名叫“屠呦呦”。
母校纪念
2015年10月,屠呦呦高中母校宁波效实中学的各地校友会共同倡议为屠呦呦塑立铜像,并将自筹制作资金。屠呦呦塑像确定由著名雕塑家、南京油画雕塑院院长王洪志塑制作,塑像将放置在效实中学校园内。
屠呦呦故居入选
2015年12月8日,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与遗产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浙江宁波召开,在公布的第一批宁波市历史建筑名单中,屠呦呦故居成为入选的421处历史建筑之一。
屠呦呦传记
2015年12月10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屠呦呦传》开始首发在宁波书城举行。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辛广伟与宁波市委副书记余红艺共同为《屠呦呦传》新书揭幕。
这本传记中,分“呦呦初鸣”“向医而行”“矢志寻蒿”等6个部分。全书通过对她本人和家人、同事、同窗、学生等的探访,以及130余幅她本人珍藏的照片,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杰出女科学家成长、学习和工作的独特经历。
获奖时间获奖名称
2015年 感动中国人物
2015年 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获奖)
2015年 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 (获奖)
2015年 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 (获奖)
2015年 诺贝尔医学奖 (获奖)
2015年 沃伦•阿尔珀特奖 (获奖)
2012年 全国三八红旗手 (获奖)
2011年 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获奖)
2009年 第三届 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药发展奖 (获奖)
2004年 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 (获奖)
2003年 第十四届 全国发明展览会金牌 (获奖)
主要成就
中药研究
屠呦呦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抗疟药研究任务,屠呦呦领导课题组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1971年发现中药青蒿乙醚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对疟原虫有100%抑制率。
1972年,从该有效部分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为一具有“高效、速效、低毒”优点的新结构类型抗疟药,对各型疟疾特别是抗性疟有特效。
1973年,为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的羰基,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又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在青蒿素结构中过氧是主要抗疟活性基团,在保留过氧的前提下,羰基还原为羟基可以增效,为国内外开展青蒿素衍生物研究打开局面。
1978年,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79年,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84年,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被中华医学会等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一类新药证书(86卫药证字X-01号)。
1992年,双氢青蒿素被国家科委等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1992年,“双氢青蒿素及其片剂”获一类新药证书(92卫药证字X-66、67号)。
2003年,“双氢青蒿素栓剂”、青蒿素制成口服片剂获得《新药证书》,分别为国药证字H20030341和H20030144。
在北医有关部门支持下,已将双氢青蒿素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研究批件”(2004L02089)和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 99103346.9)。经临床100例疗效初步观察,总有效率94%,显效率44%。
1997年,双氢青蒿素被卫生部评为“新中国十大卫生成就”。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经过学习研讨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勇樊世界科学高峰先进事迹,与会会员一致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研究员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学习屠呦呦研究员去掉浮躁、淡泊名利,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不达目标,势不回头的高贵品质。学习屠呦呦研究员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
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们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陈金耀)
|